电商三国杀:黄光裕与张近东联手夹击刘强东!
- 浏览:111次 发布时间:2012-08-19
这一周,围绕京东、苏宁和国美电子商务平台价格战展开的“三国杀”可谓是经济领域最引人关注的一起事件。京东CEO刘强东继续了之前积极攻势。今天一早,他就在微博上宣布,“没有耐心陪着苏宁10元10元的降价了,今日上午11:00-12:00,直接发放2000-300和3000-500的大家电优惠券。”刘强东还表示,“已经在8·14之后下单的用户,无论是否付款,都将获得一定补偿。”在这场战争中处于被动的苏宁、国美在经历了第一日的混乱之后(两家网站都在高峰访问时发生宕机),也逐渐转为主动。
黄光裕狱中指挥价格战
8月15日,刘强东接受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不担心国美,觉得国美可能不太有能力介入到这次价格战中,因为其灵魂人物黄光裕在狱中。但是刘总可能有点小视黄光裕对国美的掌控力了。现在已不是陈晓时期。
久未在媒体露面的国美电器集团副总裁何阳青高调表态:我们与苏宁打了26年价格战,可以说国美与苏宁的竞争是所有的行业里最全面、最充分的,对于其他的挑战者,我们从不畏惧。
国美电子商务总经理韩德鹏则发出战书,刘强东仅玩大家电降价太小气,要玩就玩全品类,把3C产品也加入进来,即日起,国美网上商城全网全品类加入价格战。
上述国美高管在同一天向外界释放如此一致强硬的信息,据接近国美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这可能是国美高层得到了来自狱中黄光裕的授意。
多位国美知情人士表示,尽管黄光裕尚在狱中,刑期或长,但目前国美的重要决定和战略决策,都来自于黄光裕的直接意志,尤其是在其夫人杜鹃复出、陈晓离开国美之后,国美董事会只是黄光裕的“影子内阁”,杜鹃则是黄光裕的直接代言人。
据透露,黄光裕与外界的沟通,除了通过常规渠道申请定期探监之外,警方还为其开辟了一条特殊通道,比常规的书信沟通更为快捷,具体操作是相关公司将相关文书递交给警方,并由警方转交高墙之内的黄光裕处理后,再递还给相关公司。黄光裕通过此渠道可以参与国美的重要决策,遥控公司事务。
几位匿名律师在接受新浪科技咨询时均称,在这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允许或者禁止,自由裁量权在警方,应该来说特殊的渠道也正由于黄光裕的特殊性,但仅限于文书转递方面,直接电话沟通是不可能的。
黄光裕在狱中的最新情况,据一位探望过黄光裕的匿名人士透露,黄光裕现在“心非常静”。他在狱中做的最多的,就是思考国美的战略问题。
另据去年年底的媒体报道,黄光裕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已被派往监狱医院,当了专门护理“病犯”的护理员。
张近东大手笔投入电子商务
当记者问起张近东,“苏宁电器为什么突然从零售巨头变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机构投资对象?资本市场是在用脚投票吗?”张近东清淡地笑了一下,“他们看不懂我。”随后是沉默,过了几秒又说,“这样也挺好,我不需要那么多人看懂。”
“看不懂”的潜台词是什么?张近东变得兴奋起来,“你不能说你盖了一个10层的大楼,就说自己是最高的楼了,你要看看旁边一个人虽然还没开始盖楼,可是已经打了够盖100层大楼的地基啊。”他的意思,苏宁电器就是后者。
但他亦在接受采访中坦言,“如果我做,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倒下。但如果我不做,肯定倒得更快。” 他所说的“做”就是指苏宁转型。
事实上,关于苏宁衰落的原因,最根本的判断是转型缓慢,贻误时机。例证是,2010年2月1日,苏宁易购正式上线。同年3月,张近东在北京宣称,现在的网购是没有附加值,没有健康盈利模式,用烧钱的方式取代实体店是不可能的。
张近东在接受采访时,也做了回应,“我要是那时候就说苏宁2012年将大手笔投入电子商务,刘强东会怎么办?我不可能让他知道我真实的战略。”。
据报道称,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张近东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金融危机来了,制造企业都减产,我们想多卖货、多赚钱,他们不给货,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张近东说,那时自己已深刻地意识到这种看上游供应商脸色、“低价进低价销”的传统连锁零售商业模式,迟早要出问题。
后来,张近东以“营销变革”推动公司内部战略转型,但虎嗅认为,当时的营销模式变革强调零供模式,苏宁的思路聚焦在以实体店终端为支撑,打造更柔性的供应链,直到2011年,苏宁的“新十年”战略中,苏宁易购才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易购的发展速度,张近东并不满意,“我们的战略实施应该更快一些。”易购今年能否完成200亿元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的战略一点都不激进,我还嫌他们慢了点。
京东雷声大雨点小
这场在一开始就被称为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在进入第二天之后,被消费者和媒体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由第三方监测平台提供的数据更显示了这可能只是由京东发起的一场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的炒作。
价格战始作俑者京东商城被指先涨价后降价、缺货、商品不对称,种种手法让人大跌眼镜,网友在微博上的吐槽随处可见,而媒体人也有被利用的感觉,有记者在微博上对此次“被利用”说“呸”。
这场战争被很多媒体冠以“电商价格战”之名,其核心并不仅仅是电商之间的战争,而是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的商业攻防之战。京东主动发起攻击,实际上是以攻为守,意图守住被国美、苏宁侵蚀的线上份额。
自中国有电商十余年来,线上和线下的比价竞争从未停息。最明显的例子是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的战争,在卓越亚马逊 、当当网等网上书城的挤压下,风入松、第三极、光合作用等一批实体书店陆续倒闭、消失。这场战争也如此,其实是网络电器店和实体电器店的较量。
因此,有电商人士评论,无论如何,这场战争不可避免,是线下、线上的销售渠道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如果挑战者不是京东,那么也会有“京西”、“京南”、“京北”;如果不是今天,那么就会在明天、后天;阴谋、阳谋、公关,都只是引诱其爆发的人为因素。
昔日,国美、苏宁等传统巨头忙于线下倾城掠地,无暇顾及线上,纵然时有摩擦,但两界还算泾渭分明,相安无事。而当线下的商业集中完成,巨头们延展到线上,两界逐渐交融,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京东已难脱身
而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资本战或者公关战,这场价格战已把挑战者京东拖入一种境地:它率先发起了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正面战争,以新生之力抗衡传统巨头,已难脱身,成将为王败则灭亡,连做穷寇的机会都没有。
此外,最起码从体量上来看,京东和苏宁、国美并不能真正划等号。
公开数据显示,京东去年的净销售额为210亿元,其中大家电占比10%,约二十多亿,今年京东的大家电市场计划是60~70亿销售额,而国美仅大家电销售去年已达700多亿(上市部分和未上市部分合计),苏宁去年的销售收入也在900亿以上。
据传苏宁内部会议曾讨论,让张近东也开微博(迎战刘强东),张的回答是,(我跟他是)一个量级吗?
相互轻视似乎已成礼尚往来。尽管量级相殊,刘强东并不把国美放在眼里,在某电视台采访中称国美在此次价格战中仅是“擦皮鞋的”。而国美方面则反击:“国美是从价格战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黄光裕在打价格战的时候,刘强东还在中关村练摊。”
价格战靠什么
第三方监测平台一淘的数据显示,国美在电商价格战首日降价商品比例达到16.6%,在电商中居首位,而京东降价商品比例仅有6.6%。真正的“价格屠夫”还是国美。
国美网上商城公关负责人于良钏表示,京东的“噱头式低价”已成电商反面教材。从价格战开战两天的情况来看,京东是仓促上马,并没有准备好价格战。根据国美多年的价格战经验,货源是最大的压力,国美每年1000亿的采购规模足以支撑价格战。而目前京东的大部分家电商品均处于无货状态,家电品类型号丰富度上也只有国美商城的一半。以彩电商品为例,国美商城共计402款型号,京东商城仅为198款。更别说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安装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商品了。
此前刘强东的微博透露,京东和各位股东开会,谈及价格战需要消耗现金,京东股东支持:我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
资本是京东的长处,靠资本支持能让刘强东成为电商时代的“价格屠夫”吗?有人指出京东的短板:亚马逊的系统、苏宁国美的物流和淘宝的流量是刘强东最想要的。但这一切并非朝夕之间可以达成。
以物流仓储为例,根据国美2011年财报,目前国美电器上市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共有136个配送中心,加上非上市部分,共有216个配送中心,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大家电可全部实现本地化配送安装。而据刘强东对媒体披露,京东目前只有约18个仓库,物流还是京东的短板。京东明白这个短板,但其引以为豪的位于上海嘉定拥地300余亩的亚洲一号工程,据媒体报道已经荒了两年。
刘强东似乎知道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在其引发大战的第一条微博里,特别强调了“三年”为期。或许不到三年,或许超过三年,胜负难料。
- 上一篇:截至今日,河南省已建成3座 电动汽车充电站
- 下一篇:[行业资讯]